据中国媒体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在中国新增HIV感染者的艾滋患病人比例逐年上升,预计到2035年会超过30%。
飘忽不定的女性地位、不能自主的生育权利、单薄的法律规定,以及公共讨论空间的丧失,在这个曾倡导计划生育的国家里,代孕正处于一个极为复杂的困境。
"白纸运动"两周年之际,在全球多个大城市,都有烛光悼念乌鲁木齐遇难者及抗议中共暴政的活动。这显示出,曾经席卷中国的"白纸抗议"并没有因疫情封控结束而落幕。那么,新的"白纸一代"抗争者有怎样的特点?面对中共高压,他们在争取自由和权益的抗争中能否坚持下去?类似的大规模抗争未来还会在中国爆发吗?
在"远洋捕捞"成为2024年热词后,潮汕地区商家为躲避检查纷纷闭店引发热议。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现在的状况到底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其根源?在经济下行、盘剥日益加重的环境下,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心态?
2022年11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一栋住宅楼失火,因封控措施延误救援,酿成至少十九人死伤的惨剧。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强烈不满。大学生以白纸为象征,发起无声抗议,呼吁解除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两年过去,"白纸运动"以静默的非暴力方式持续表达对权力的不满,留下了深远的社会和政治回响。它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呐喊,更标志着中国青年一代面对强权时的觉醒与挑战。
在美国和日本,近期一种"离岸中文出版机构"开始兴起。这些以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为主要出版人和读者的私人机构,出版严肃、独立和优质的学术文章,用简体中文科普常识,并正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作者和读者:到海外,完成不受干扰的母语写作;在海外,实现不受审查的言论自由。
近日,一位五十五岁的外卖骑手在杭州街头晕倒去世,再次引发中国互联网上关注这一劳工群体遭遇的舆论波澜。外卖骑手待遇低、压力大,还无处维权,类似事件的背后有什么制度性的成因呢?
民运人士唐元隽为北京秘密从事间谍活动的指控让许多人付出了代价,其中包括他的前妻--一位美国政府雇员。
以中国三部曲在全球一炮走红的知名“中国通”作家Peter Hessler(何伟)曾于1996年以和平队志愿者身份前往四川任教,和中国结缘。二十三年后,何伟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夕重返四川,重新体验历经沧海桑田后的中国,并再以教师身份深入观察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思维和价值观。本月9日,其新书Other Rivers(暂译《异乡之江》)正式出版,何伟接受本台独家出镜采访,探讨跨越两代的社会剧变、小粉红和中美脱钩等热点,以及习近平时代下的中国何去何从。
随着新冠疫情逐渐成为历史,中国政府再次对外发动魅力攻势,以期唤回在过去几年流失的外国投资人、人才或学生。不过,外籍人士对在中国居住的意愿似乎仍然不高,不少人仅计划"短待",不愿"久居"。这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