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已满两个月,至今对台海局势的公开表态仍相对有限,这也引发各界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走向的关注。本周五,美国纽约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举办一场专题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欧洲及中国的学者共同探讨台海情势的未来发展。
会上,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多位官员在就职前曾公开表达强烈支持协助台湾加强防卫,但接下来华府将采取何种对台政策,仍须观察特朗普本人最终的立场与态度。
亚洲协会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中国研究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表示:“目前状况仍处于观望阶段,关键在于总统接下来想把政策导向哪里。尽管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过去曾明确支持加强对台协助,但自从总统就职以来,他们的表态显著低调,整体上对中国的立场也更趋沉默,我认为这反映出总统当前的政策重心可能在其他领域。”
同为亚洲协会高级研究员、专研台海议题的高喜明(Simona Grano)也谈到,特朗普总统很可能会以“交易”的方式决定华盛顿最终对台海问题的立场。不过她强调,台湾民众不必过度忧虑自身处境将比照乌克兰的情况。
高喜明说:“对特朗普总统而言,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取决于它的价值,所以他可能会要求台湾增加对美投资,或是要求台积电技术转移,……他也可能跟中国交易,那对台政策的走向会如何就很难说。不过,相较于乌克兰,台湾对美国在战略军事与经济层面都要关键得多,我认为特朗普是明白这一点的。”
台积电赴美投资千亿 中国学者警告恐重创台湾
本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台积电将大幅加码对美投资,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兴建五座先进设施,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这项投资不仅象征美台科技合作加深,也有助于台湾避免在对美出口芯片时被课征高额关税。此外,当时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谈及台海局势时也表示,若中国对台动武将是一场“灾难”,并强调:“如果台湾发生任何事情,后果将非常严重。”
然而,在周五的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警告,台湾无力拒绝特朗普总统转移芯片技术的要求,也难以逃避美国关税大棒,因此台积电的转移只会为台湾带来”重创。
信强同时指出,台湾的总统赖清德在近期召开国安会议并非明智之举,并声称北京对此“极为不满”,未来可能采取更多反制措施。他进一步表示,北京实际上掌握着多种可以对台施压的工具,过去之所以没有使用,只是不想伤害台湾的“普通百姓”。
自台积电宣布加码投资美国以来,尽管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数次说明,“美国客户需求量非常大...后年要盖的生产线(产能)也被订了”,但是台湾在野党和中国学者不断炒作,台积电最后将变成“美积电”,推动“疑美论”在台湾发酵。就此,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3月23日公开表示,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美方期待台湾制造业帮助美国“再工业化”,取代机器人、无人机等关键产业的中国供应链;同时,他也重申美国对维持台海和平的承诺。
“不敢代表中南海” 中国学者在美会议立场微妙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在参与美国智库活动时,时常会遭遇来自北京的“盯场”,以确保发言内容不偏离官方立场。在此次研讨会上,也可观察到信强对特朗普持温和保守评价、批评赖清德强化台湾认同等论述,呈现出“既不敢代表中南海、又不断重复北京立场”的微妙态度。
据本台此前报道,去年12月,中国国企“国投证券”(SDIC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曾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研讨会上质疑中国官方经济增长数据造假,指出实际增长可能仅为2%或3%,远低于官方宣称的5%。同时,他也质疑政府有足够能力挽回经济颓势。会后,《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习近平对高善文的发言感到震怒,指示对其进行调查与处分,并禁止其在“未指明的时间内”公开发言。
责编:李亚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