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突击搜查一名华裔数据安全专家的两处住宅,特朗普政府是否正重新执行第一任期时,针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所推动的中国计划(China Initiative)引发外界关注。
《印第安纳大学学生日报》(Indiana Daily Student)29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上周五搜查印第安纳大学卢明顿分校教授王晓峰(Xiaofeng Wang)在卡梅尔(Carmel)和布卢明顿的两处住宅,随后又更新报道指出,印第安纳大学在当日解除了王晓峰的教职。
联邦调查局发言人巴文德(Chris Bavender)没有提供更多信息,仅表示该次行动与王晓峰在卡梅尔住宅的活动有关。
该报援引网站记录表示,王晓峰自2004年起加入印第安纳大学,曾在拉迪信息学、计算和工程学院(Luddy School of Informatics,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担任研究院长,以及安全与隐私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重点是系统安全和数据隐私,特别是有关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类基因组的安全问题。
目前,王晓峰和其两处住宅的共同持有人马念莉(Nianli Ma,音译)在印第安纳大学的个人页面(包括个人荣誉纪录)均已被删除;马念莉是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的首席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一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任职的华裔生物学家匿名告诉该报记者,王晓峰的遭遇令许多美国华裔科学家感到心惊胆战。
中国计划2.0?
为了打击中国经济间谍活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推出了中国计划,但该计划随后引发是否对美籍华裔学者和科学家歧视的争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创始人告诉《南华早报》,虽然王晓峰的案件只是孤立事件,但这将对华裔科学家,甚至是其他移民到美国的科学家产生重大影响。他预测,未来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半导体等敏感领域,甚至涉足生物和医学领域的人都可能成为调查目标。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密码工程学教授格林(Matthew Green)在X社群平台转发的贴文显示,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的印第安纳大学分支于3月31日致信该校教务长斯里发斯塔夫(Rahul Shrivastav),表示在未经正当程序,包括事先通知和举办听证会的情况下,草率终止王晓峰的终身教职严重侵犯学术自由,并加剧教师对学校的怀疑和不信任,使共同治理变得更加困难。
《南华早报》报道还指出,美国司法部曾依据“中国计划”调查数千名涉嫌隐瞒与中国关系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2024年7月的研究显示,这似乎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外流的主要因素。中国计划大多数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被撤销,而该计划也在2022年,也就是拜登接替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一年后取消。
责编:李亚千